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帮助

白海豚和它的朋友们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浏览数:125日期:2024年05月22日分享: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谈到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往往离不开保护一种栖息于近岸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仅有6000头左右。目前,广东共有6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

在广东,有一群中华白海豚的“朋友”,

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

但都自发守护中华白海豚,

与白海豚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他们的故事,

也是这片土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

湛江东海岛龟头村,整个村子坐落在一个弯月形的海湾里,因为常有中华白海豚出没,当地村民称这片海湾为“海豚湾”。

家旁边就是“海豚湾”,这让龟头村村民庄宏清格外自豪。“我从小就很喜欢白海豚。”庄宏清回忆,儿时自己在村庄旁的海域游泳,时常能看到白海豚在海中嬉戏畅游。

与白海豚相伴长大,庄宏清早已把这群中华白海豚当成家人,“我觉得白海豚懂人性、可爱,一直想为保护白海豚做点什么。”

2012年底,庄宏清自筹资金在海边建立了一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白海豚爱好者。他还自制了一批有关中华白海豚科普知识的宣传展板,向游客介绍中华白海豚,呼吁大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最多的时候一天客流量超过300人次。”庄宏清说。

“如今出门,村里人都叫我海豚清,不叫我名字啦。”庄宏清笑称,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吸引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华白海豚。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楼,王学锋的办公室墙面上,贴着一张白海豚的照片——一头粉色的白海豚跃出水面,在半空中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

“这张照片是我和研究生在雷州湾拍摄的。”王学锋说,作为水产学院主要研究渔业资源生态学的教授,他常年研究白海豚食用的鱼类生物,对湛江中华白海豚的情况如数家珍。

王学锋的白海豚情结,始于2007 年,因为一次研究任务出海时,他遇到了一群中华白海豚。“看到它们第一眼,心情像看到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女一般。”眼前的白海豚,在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跳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从2017年至今,王学锋带领团队对雷州湾中华白海豚进行了近7年的监测。“根据我们团队监测的数据可以判断,近些年来,雷州湾白海豚种群保持稳定,有一定的繁殖潜力。”王学锋说,多年的研究工作,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人类不能孤立地行走于天地间,要与万物共存。”

“生活在广东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目前可以追溯到3.1万年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介绍,在湛江雷州湾,当地人会用雷州话“白吴”称呼中华白海豚,每一名当地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关于白海豚的记忆。

东海岛渔民吴华雄对白海豚的记忆,要从爷爷那辈算起,他一家四代人都生活在东海岛,靠海吃海,坚守着捕鱼这个古老行当,也和栖息在雷州湾里的数百头白海豚相伴上百年。

“不知道是海豚家族还是我们家族,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更长。”吴华雄说,“但我想,它们跟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家。”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