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分析

成果/Result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专利
- 会议论文
- 科技成果
- 标准
- 专著
- 产品
- 科技报告
- 政策法规
- 内部文献
- 报纸
- 绝望中的女性呐喊与徘徊——萧红及其女性人物论
- 《文艺理论与批评》李海燕 出版年:2007
- 关键词:萧红 女性 呐喊 人物论 绝望 不平等待遇 反抗 家乡 被引量:3
- 心灵世界的构筑——论王安忆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 《云南社会科学》李海燕 邓建 出版年:2007
- 王安忆认为浪漫主义是一切艺术之根,最好的作家应该富有浪漫气质。在20多年的小说创作中,王安忆努力构筑一个表现心灵的小说世界,她采用淡化情节、营造诗意意境、心理分析和想象等手法使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主观性、民间化、传奇性等浪漫...
- 关键词:王安忆 浪漫主义 心灵世界 被引量:3
- 政治·个人·性别——“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多元话语现象
- 《学术交流》李海燕 出版年:2016
- "十七年"文学中女作家在文学政治化体制的强制规训下普遍倾向于政治话语的阐述与表达,"十七年"女性文学因此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女作家们的知识分子情结驱使她们选取知识分子题材、书写人情人性、传达批判精神,五四个人话语在...
-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女性文学 多元话语 被引量:2
- 从“纯诗”突围而来的现实主义——论闻一多后期诗学观
- 《江汉论坛》李海燕 陈国恩 出版年:2017
- 闻一多早期因不满中国新诗坛的混乱和无形式感,在西方纯诗观念的影响下倡导艺术的纯形。后期他则随时代变化逐渐远离了纯诗,转而强调诗歌的社会性,其诗学思想的现实主义色彩开始凸显,并呈现为开放多元的状态,即形式与思想并重,哲理与...
- 关键词:闻一多 后期诗学 纯诗 现实主义 被引量:1
- 南方春讯:广东改革文学论
- 《江汉论坛》李海燕 出版年:2019
- 身处改革前沿,广东作家直面南中国变革现实,高扬探索创新精神,绘制了一幅幅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历史画卷。1980年代的改革文本既关注新旧之争,更以日常叙事展现改革风云,还表现出基于现代性的质疑与批判。新世纪之交的广东改革文学延...
- 关键词:广东改革文学 改革开放 时代意识 变革精神 平民风范 被引量:1
- 困境与超越——论王安忆小说的叙述策略
- 《学术交流》李海燕 出版年:2007
-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不断遭遇叙述困境,于是她不断转换叙述方式与策略,努力实现对困境的超越。早期小说采用独语叙述,感受深切而格局略嫌狭小,"流逝岁月"系列小说转向全知全能的客观叙述,表现逼真但欠缺必要的情感冲击力。此后,王安...
- 关键词:王安忆 叙述 困境 超越 被引量:1
-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和原因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李乐平 李海燕 出版年:2009
-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最终使他由绅士型知识分子站到精英型知识分子的行列。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厚此薄彼。无论对于庄子的肯定还是否定,都只是闻一多"金银盾"的一面。其实他人生价值的转变,还是源自庄子的"真人"思想,从...
- 关键词:闻一多 庄子 道家 被引量:0
- 想象“南中国城”的方法——新时期广东城市文学的危机与契机
- 《当代文坛》李海燕 出版年:2020
- 新时期广东城市文学的“南中国城”想象呈现出丰富立体的面貌,从全球化/本土化视阈来看,“南中国城”或被想象为国际化大都市,或被打造成本土化都市群。前者的同质化与标准化趋向使其沦为面目模糊的现代化符号,“南中国城”想象因而堕...
- 关键词:全球本土化 文化间性 “南中国城”想象 广东城市文学 被引量:0
- 从香港镜像到国族认同——新时期以来广东城市书写中的香港想象
- 《甘肃社会科学》李海燕 出版年:2018
- 香港与广东在地缘、血缘和族缘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使其成为广东城市身份认同中的他者存在,这一"他者"想象表现出时代流动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他者以广东成长镜像的面孔出现,广东作家以香港多元化空间的想象和港粤两地人物形象的...
- 关键词:香港想象 广东城市书写 镜像 国族认同 被引量:0
- 多变的态度与多元的诗评——闻一多对李商隐认识转变之原因解析
- 《江汉论坛》李海燕 出版年:2016
- 闻一多对李商隐的评价经历了"指责—推崇—批评"的数次转变,闻一多态度的游移与其文化心态、艺术观念及诗歌批评标准的变化关系密切。早年闻一多怀抱儒家治世精神,重视艺术的实用功能,以人格批评法评价李商隐及其诗歌。留美后的闻一多...
- 关键词:闻一多 李商隐 诗评 转变 原因 被引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