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帮助

详细信息

对虾池塘养殖环境水质的微藻调控技术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对虾池塘养殖环境水质的微藻调控技术

登记号:粤科成登字20130286

完成人:黄翔鹄[1];李长玲[1];刘慧玲[1];罗晓霞[1];李活[1];郑石轩[1];宋文东[1];杨世平[1];丁燏[1];

完成机构:[1]广东海洋大学 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年份:2013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对虾;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中文摘要:项目组以营造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核心,针对对虾养殖中存在的水质污染、病害频发,养殖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微藻对对虾养殖环境水质调控的机理和功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查明了对虾养殖池塘的生态特征和变化规律;2、筛选和培育有利养殖环境和对虾生长的微藻,开发微藻定向培育培养基,建立虾池微藻定向培养技术,构建良性的微藻群落,加快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3、分了离了一种浮游动物(双齿许水蚤),通过生物操纵调节虾池微藻群落丰度,保持养殖环境的动态平衡;4、建立良性的菌藻体系(波吉卵囊藻和沼泽红假单孢菌),抑制病原生物(弧菌)的生长;5、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控制蓝藻的过度增殖,对颤藻和席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技术集成,建立对虾池塘养殖环境水质的微藻调控技术,改善养殖环境水质,提高对虾养殖的成活率和产量。对虾与抗病力相关因子显著提高,血细胞数比对照组平均提24.5%,血清蛋白含量提高1.4%,溶菌(LSZ)活力提高28.5%,抗菌活力提高45.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提高37.8%,酚氧化酶(PO)提高77.1%;抑制弧菌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通过频繁换水调控水质所带来的生态失衡、对虾应激、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的重大问题。系列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对虾养殖中后期30-60天不换水,实现了全天候对虾养殖水体环境调控,降低了对虾病害的发生,提高对虾养殖产量。主要创新点:1、通过筛选有利于对虾生长的微藻、浮游动物和益生菌,人工构建虾池良性的生物群落,以维持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养殖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2、通过建立波吉卵囊藻和沼泽红假单孢菌组成的菌藻体系,抑制病原生物(弧菌)的生长;3、采用双齿许水蚤调节虾池微藻群落的丰度,保持了养殖环境的动态平衡,可防止“倒池”。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