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防止病毒通过肠道感染南美白对虾的微生物制剂(PCT)
完成机构:[1]湛江海洋大学;
年份:2006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肠道感染;南美白对虾;微生物制剂;对虾病毒病防治
中文摘要: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托拉病毒(TSV)是危害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原体,对虾病毒病的90%由它们导致。这些主要是经过对虾口和肠道传染。目前防止这些病毒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水体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消除传染媒介等方式,而药物防治的效果不突出。由于病毒可以在对虾以及其它甲壳类体内长期存活,全人工繁殖的南美白对虾和养殖环境可以有对虾病毒存在。由于成活的南美白对虾很少相互残杀,携带病毒的对虾在养殖池内发病时可以把自身病毒分泌到水中,传播病毒给其他对虾。养殖过程换水可以把环境中病毒病原带入养殖池,感染对虾。养成过程中,病毒通过水体经口进入肠道是南美白对虾被感染最主要方式。在中国对虾养殖区域,密集的养殖池在一起,利用同一海区水源,常常受到对虾病毒的污染,养殖中前期进水常常是病毒导致发病的原因之一。同时对虾虾苗携带病毒也是常见的。由此导致的池内病毒传染,常常是养殖中后期爆发病毒病的原因。以前依靠消毒的方法以及沙滤的方法对水源水和池内水的病原进行控制。但是前者容易养殖池内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素的逐步改变,如碱度、微生物种群。后者实际上不能除去病毒和细菌等病原生物。因此要求对水源水和池内水体进心行有效控制,同时要求对虾不受到影响,水体理化因子也不能迅速变化,这就限制许多化学药品以及微生物的应用。同时,由于水体为大面积(5-10亩,1.5-2.3米水深)限制许多机械和物理方法。因此目前一直没有适当的技术处理能够迅速、有效和简便地后处理养殖水源水和池内水体,防止对虾病毒通过肠道感染南美白对虾。对虾肠道短直,食物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因此对虾消化道内的细菌和和水体细菌有一致性。水体使用微生物制剂后,对虾的消化道在短时间内会增加投放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其密度比水体密度高,在这种条件下,强化了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减低了病毒感染的机会。 利用纯化的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和课题组收集的菌种,通过实验模型感染无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虾,再用二步PCR检测,课题组选择了抑制WSSV和TSV感染对虾肠道的菌种,并利用选择的数种菌种构建甲和乙两种微生物制剂。利用甲种微生物制剂向水体投放达到4-6ppm和乙种微生物制剂5‰用量加黏合剂投喂可以有效减低水体WSSV和TSV对南美白对虾的感染性(有效率65%以上)。课题组在实验室的感染模型中,已经证实这一结果。在2003年课题组已经在湛江遂溪下录,雷州东里的养殖区经过使用得到好的防治结果。本专利使用的微生物制剂的菌种,微生物种类搭配,培养方法,保种和复壮,保存等均有特定技术,适合于对虾养殖过程中;1、对疫区水源水处理,控制水源病毒WSSV和TSV感染。2、虾塘内抑制病毒携带者在水体传播的病毒WSSV和TSV,防止池内病毒感染。3、使WSSV和TSV病毒携带者不容易发病;4、对虾WSSV和TSV病毒病发病初期,可以抑制疾病的继续发展。特点:1、发展水体和口服抗病毒感染微生物制剂为首创。2、应用方便,不在另外投资,容易为养殖者接受。3、防治效果突出。4、制作成本低。具体条例面议。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