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雷琼牛与利雷杂牛皮肤结构及被毛性状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淑婷[1];雍艳红[1];陈宗周[1];高元[1];牛雪婷[1];王新晨[1];刘晓曦[1];李大刚[2];闵力[2];巨向红[1]
机构:[1]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学系,广东湛江524088;[2]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年份:2024
卷号:60
期号:2
起止页码:215
中文期刊名:中国畜牧杂志
外文期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收录:北大核心2023、CSTPCD、、CSCD_E2023_2024、北大核心、CSCD
基金:广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方现代草牧业(牛)创新团队项目(2023KJ114);2021年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2021SZ02)。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雷琼牛;利雷杂;被毛性状;皮肤特征;散热特征
中文摘要:为了比较研究雷琼牛及利木赞-雷琼牛杂交一代(利雷杂)的皮肤和被毛性状特征,试验选取雷琼牛和利雷杂各10头,对不同部位皮肤的被毛长度、细度、皮肤厚度和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雷杂臀部绒毛长度、尾部和臀部粗毛细度、背中部和臀部处皮肤厚度均显著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腹中部汗腺密度、体积及皮脂腺密度均显著低于雷琼牛,但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显著大于雷琼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汗腺密度与皮脂腺密度呈正相关(P<0.05),粗毛细度与粗毛长度呈正相关(P<0.05),而粗毛长度与皮肤厚度呈负相关(P<0.05)。形态结构观察发现,雷琼牛和利雷杂表皮中可见Ⅲ期、Ⅳ期黑素体,但雷琼牛表皮中的黑素体分布在棘细胞核周及胞质、基底层细胞胞质及核周,而利雷杂牛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质和核周,且数量比雷琼牛少。雷琼牛皮肤中特络细胞在血管和毛囊周围分布较多,细胞周围较少,而利雷杂分布较为分散,在细胞、血管及毛囊周围较多。综上,利雷杂牛臀部绒毛长度、粗毛细度和皮肤厚度均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高于雷琼牛;皮肤中Ⅲ期、Ⅳ期黑素体及特络细胞分布在2个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说明利用利木赞杂交改良雷琼黄牛对耐热性能有潜在影响,加强皮肤性状的选育对其杂交后代对湿热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