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帮助

详细信息

河蚌有核珍珠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科技成果

中文题名:河蚌有核珍珠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人:谢绍河[1];林伟财[1];王钦贵[1];梁飞龙[1];谭楚勤[1];符韶[1];谢郁[1];邓岳文[1];童银洪[1];杜晓东[1];林展新[1];谢为和[1];谢妙遂[1];谢少红[1];张绍宏[1];

完成机构:[1]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 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2014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珍珠培育;河蚌;有核珍珠;外套膜植核育珠;内脏囊植核育珠

中文摘要:科学技术领域:水产养殖的珍珠培育技术领域。技术内容:针对传统技术利用河蚌外套膜一次性植片培育低值“淡水无核珍珠”的产业困境,以及育珠蚌产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项目开展了利用河蚌外套膜和内脏囊部位及多次植核培育高值“淡水有核珍珠”的高效育珠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包括:河蚌外套膜植核育珠技术。攻克了河蚌外套膜因薄且嫩,而无法承受植入大颗粒珠核造成极低留核率和成珠率的技术难题。河蚌内脏囊植核育珠技术。解决了河蚌内脏囊植核部位的精准定位技术,突破了大颗粒“淡水有核珍珠”培育技术瓶颈。育珠蚌多核位一体多用与珍珠囊多次高效利用技术。实现了河蚌外套膜和内脏囊部位同时育珠,收珠后的育珠蚌可多次循环利用。育珠蚌养殖系统技术。改变了施肥、投饵传统养殖模式,应用鱼蚌混养“生态养殖”凸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公益养殖效益。技术经济指标:河蚌外套膜植核育珠留核率80%以上,成珠率90%以上,培育的“第一代淡水有核珍珠”直径8-12mm,价格3000-5000元/公斤,比淡水无核珍珠(直径6-8mm)价格300元/公斤,提高了10倍以上;河蚌内脏囊植核育珠留核率75%以上,优珠率20%以上,培育的“第二代淡水有核珍珠”直径12-17mm,价格10000元/公斤以上;育珠蚌多核位一体多用与珍珠囊多次高效利用技术。实现了河蚌外套膜和内脏囊部位同时育珠,收获珍珠后的育珠蚌珍珠囊再次植核重复利用2-3次,7年可收获珍珠3批次。第3次植核育珠,能在外套膜部位培育出直径12-15mm的有核再生珍珠,也能在内脏囊部位培育出直径18mm以上的内脏囊大珍珠,其价值每公斤在10万以上。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该项目技术实现了河蚌养殖育珠从无核珍珠到有核珍珠技术升级,是世界淡水育珠中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攻克了河蚌外套膜、内脏囊培育有核珍珠的技术难题,使淡水珍珠产业转型升级迈进新时代。应用育珠蚌多核位一体多用与珍珠囊多次高效利用技术,育珠蚌的再生利用大大地提高了河蚌的育珠产能。中国是世界珍珠生产大国,二十世纪末,中国“淡水无核珍珠”产量高达1500吨/年,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但总产值却只占8%;2001年淡水有核珍珠技术成果,开始在全国珍珠产区推广应用,养殖面积达40万亩,年产珍珠达500吨、原珠产值达10亿元以上,累计总产量约5000吨,加工后产值200亿元以上。为中国淡水珍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