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试析陈潭秋对“大别山精神”的孕育与铸造
作者:苗体君[1]
机构:[1]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24088
年份:2021
期号:1
起止页码:105
中文期刊名:中国纪念馆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南路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922-1950)”(17YJA770005)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陈潭秋;大别山精神;孕育与铸造
中文摘要: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来自大别山地区的陈潭秋、董必武、包惠僧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1月,陈潭秋在家乡黄冈吸收当地进步师生入党,建立了八斗湾和陈策楼两个党小组,开始孕育大别山精神。随后的5年时间里,陈潭秋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实践,为培育出以"坚韧忠诚的理想信念、胸怀全局的无私品格、朴诚为民的革命本色、不胜不休的顽强作风"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1927年7月陈潭秋离开了湖北,但他在江西、东北、上海、福建、苏联及新疆等地从事革命活动过程中,仍然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在大别山以外的地区继续铸造着伟大的大别山精神,直至壮烈牺牲为止。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