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分析

成果/Result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专利
- 会议论文
- 科技成果
- 标准
- 专著
- 产品
- 科技报告
- 政策法规
- 内部文献
- 报纸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的成就与检讨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4
- 192 8年 ,汇聚在上海的先进知识分子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他们要求作家增强无产阶级意识 ,为革命而文学 ,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宣传作用 ,并指出改造社会的新路径 ,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创下了功勋。然而...
- 关键词: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 倡导 成就 检讨 被引量:4
- 论闻一多后期对杜甫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 《学术月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1
- 闻一多文艺思想的发展有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强调对纯艺术的追求,主张诗歌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后期则强调诗歌要关注时代、融于社会,要站在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虽然在文艺观上有如此巨大变化,但闻一多对杜甫却自始至终给以最高的评价...
- 关键词:闻一多 杜甫 差异 契合 认知角度 被引量:2
- 济慈对闻一多的影响和闻一多对济慈的超越
- 《学习与实践》李乐平 出版年:2012
- 济慈对美之理念的追求,深深影响着闻一多。他追求诗之美的灵魂,亦追求诗之美的形体。而对诗之三美理论的提出,表明其对美的追求达到极端,这是对济慈诗学理论的超越。受济慈诗之优美音调,瑰丽色彩的艺术纯美影响,闻一多的诗作也体现济...
- 关键词:闻一多 济慈 诗 影响 超越 被引量:2
- 作为奇迹之《奇迹》的多种解读及其原因
- 《云南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05
- 闻一多的《奇迹》问世后,其题旨就成为难以破解的谜,有认为是其脱离诗人园地的告白,有认为是其幻灭的表现,有认为表现的是人生哲理,有认为是诗人对新的理想境界的寻觅和探求,有认为是浪漫主义爱情高度的体现或直接认为就是爱情诗。这...
- 关键词:闻一多 奇迹 爱情诗 被引量:2
- 论闻一多的爱国诗创作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8
- 径直要领袖一种极端唯美主义文学潮流或派别的闻一多在留美以及归国时均欲钻进真正的"诗境"而不愿忘掉这人间世,然而面对美国的民族歧视和国内的社会黑暗,具有热爱祖国和人民天赋的闻一多就不得不从"诗境"掉到"尘境"中去,更兼之文...
- 关键词:诗境 尘境 闻一多 爱国诗 爱恨结晶 被引量:1
- 闻一多与徐志摩的关系及其诗学追求的比较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5
- 徐志摩和闻一多同倡新诗格律化,但其创格追求却并不完全相同。闻一多强调整齐字句是调合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徐志摩则强调诗感跳动和血脉流转构成诗形。徐志摩诗作没有闻一多严谨,但诗却和音节波动互为因果。徐诗轻灵而不失自然,...
- 关键词:闻一多 徐志摩 诗学追求 新诗格律 被引量:1
- 闻一多与古今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综论
- 《山东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16
- 闻一多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复杂但却伟大存在,是因为他在诗作诗论方面,既横向借鉴西方精华,又纵向继承东方传统,提出中西艺术结合并亲身实践,创作出无愧时代的诗篇。当然,如果将闻一多和古今中外作家比较,他的伟大远不止于...
- 关键词:闻一多 古今中外作家 比较研究 综论 被引量:1
-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同人诗家比较研究
- 《社会科学辑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3
- 虽然徐志摩和闻一多都是格律诗派同人中的耀眼明星,但若和闻一多的爱国诗相比,显然屈居其后。比较闻一多和郭沫若二人诗作,郭诗犹如伏牛秦岭,虽虎踞龙盘巍峨壮观,但尚需雕琢。闻诗虽然没有这么大气势,但却像一座别墅群,钟灵毓秀精致...
- 关键词:闻一多 诗家比较 集大成者 最高地位 被引量:1
- 闻一多对“先拉飞派”的批评及其原因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3
- 理论阐发和创作实践上均曾追求过诗画融通的闻一多,却在1928年发表《先拉飞主义》一文,批评先拉飞派的"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是艺术的自杀。他强调绘画自身之美,反对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表现思想,体现了极端唯美主义追求和对艺...
- 关键词:闻一多 先拉飞派 诗画 批评 被引量:1
- 闻一多的诗学追求:中西艺术结合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3
- 闻一多早年接受西方唯美理论,崇尚唯美主义,并在一段时间达到极端,意欲引领潮流。而他自幼受到东方文化的浸润,这使他又必然继承中国诗学传统,坚守中国的地方特色。留美期间,他提出了"中西艺术结合"的诗学观点;留学归国后,他提出...
- 关键词:闻一多 中西艺术结合 诗学理论 '三美'原则 被引量:1
- 闻一多文艺思想的阶段性分析
- 《中州学刊》李乐平 姚国军 出版年:2009
- 闻一多的文艺思想表现为两个时期共6个阶段,即初涉文坛时的朴素唯物主义阶段,追求唯美主义时的初始阶段,高涨阶段和成熟阶段以及文艺思想转变前的渐变阶段和转变后最终的"艺术为人民"阶段。研究闻一多文艺思想的阶段性表现有着非常重...
- 关键词:闻一多 文艺思想 阶段性 分析 被引量:1
- 闻一多政治思想嬗变新论
- 《广东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08
- 在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中,其政治思想由保守转变为先进,并在后来做出突出贡献者不乏其人。但像闻一多那样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从对共产党误解到跟着党走并愿意加入共产党,完成从崇奉"国家主义"到坚决推进"民主...
- 关键词:闻一多 国家主义 人民至上 政治思想 嬗变论 被引量:0
- 论闻一多对陆游的崇拜和超越
- 《山东社会科学》李乐平 罗先友 出版年:2015
- 闻一多虽对陆游的人格和爱国精神崇敬有加,但根据朱自清"理想的完整的国家"意念理论,其诗作已然超越了陆游爱国诗作的价值。比较二人的差异,陆游是情绪爱国,闻一多则是理智爱国。陆游的忧国忧民是和忠君融为一体的,闻一多则将忧国忧...
- 关键词:闻一多 陆游 崇拜 超越 被引量:0
- 闻一多对李白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 《江汉论坛》李乐平 张南平 出版年:2012
- 闻一多在其后期,曾经对李白的认知角度发生变化,认为其诗缺乏人民性。这不仅因为他们同中有异,如闻一多的飘逸特征属绅士追求,而李白的飘逸特征则属于游侠表现。在他们的一生中,闻一多体现更多的是道义,而李白体现更多的只是侠义;更...
- 关键词:闻一多 李白 认知角度 坐标 转变 原因 被引量:0
-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和原因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李乐平 李海燕 出版年:2009
-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最终使他由绅士型知识分子站到精英型知识分子的行列。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厚此薄彼。无论对于庄子的肯定还是否定,都只是闻一多"金银盾"的一面。其实他人生价值的转变,还是源自庄子的"真人"思想,从...
- 关键词:闻一多 庄子 道家 被引量:0
- 闻一多梁实秋文艺思想异同比较及其他
- 《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15
- 闻一多和梁实秋清华前后都推崇浪漫主义,归国后都转为古典主义倾向,但却始终贯穿着唯美主义追求。前者倡导新诗的三美理论,后者则坚守文学的人性价值。因为他们都是承继古今借鉴中外的优秀理论家,这才铸就他们留待文学史评说,并永远也...
- 关键词:闻一多 梁实秋 文艺思想 异同比较 其他 被引量:0
- 闻一多和胡适诗学的差异与贡献比较
- 《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14
- 闻一多和胡适相同者,仅只作为文学载体的白话入诗,针对旧诗格律的新诗追求。他们更多者则是差异,如对诗之语言俗雅,对诗之节奏,对诗之外在形式要求等均不相同。闻一多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貌似各自独立,却合二为一构成辩证统一关系,即音...
- 关键词:闻一多 胡适 比较 被引量:0
- 闻一多对泰戈尔诗之批评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2
- 闻一多1923年底发表《泰果尔批评》,不仅对其诗歌艺术价值否定,而且还认为其文艺没有把捉到现实。这种对泰戈尔认识的偏激,除因为闻一多对诗之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诗人理智中的概念必须通过情感的觉识,以及文化思想认同和审美意趣的...
- 关键词:闻一多 文艺批评 泰戈尔 审美意趣 外来文化 被引量:0
- 美国意象诗派对闻一多的影响表现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3
- 美国意象诗派对闻一多的影响有两大表现:一是欲在国内引领文学潮流形成流派,二是创作很多色彩浓丽的意象之诗。但他对意象派诗激情澎拜时,并不全盘西化,而认为若强调真艺术,便是国家艺术而绝无例外。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中西结合是闻一...
- 关键词:意象诗派 闻一多 影响表现 被引量:0
- 闻一多学术研究的初衷和终极表现的征候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4
- 闻一多因不能适应环境最先是由外转内,在学术领域艰难跋涉并取得巨大成就。但他在内外的道路上转了一圈,最终又由内转而向外批判古典文化和现实社会,敢于开方根治那病入膏肓的社会。他虽没有完成一部诗的史,却用生命完成一部史的诗。他...
- 关键词:闻一多 学术研究 初衷 终极表现 征候 被引量:0
- 论闻一多后期对陶渊明的认识
- 《江汉论坛》李乐平 出版年:2014
- 中国古今文人对被誉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有着多侧面的认识,有认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者,有认为真诗人之冠冕者,有认为道德责任心极重为人为文淳朴是真人真文艺者,有认为达到无我之境者,有认为和谐静穆者,也有认为兼而金刚怒目者。闻一多...
- 关键词:闻一多 陶渊明 古今文人 认识 被引量:0
- 闻一多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认识的前后差异探析
- 《山东社会科学》李乐平 姚皓华 出版年:2013
- 闻一多前后对孔子及儒家思想差异的认识,是复杂金银盾的一面。因为其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已经变质,所以后期闻一多借题发挥所批判者,实为针对国民党封建家国的奴化独裁统治。但闻一多却是源于儒家思想对于国家的责任,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 关键词:闻一多 孔子 儒家思想 认识 差异 被引量:0
- 闻一多和王尔德契合差异比较论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4
- 闻一多和王尔德都曾强调艺术形式,追求愉悦作用,推崇艺术本身而反对表现道德。但他们对美的表现和本质认识不同。王尔德追求美而不真,属于美的偏执。闻一多则把真作为美的前提,崇奉美即是真和真即是美。王尔德颠倒艺术和生活的主从关系...
- 关键词:闻一多 王尔德 唯美主义 被引量:0
- 闻一多和朱湘恩怨及其悲剧比较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姚国军 出版年:2013
- 同为清华学子并均曾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和朱湘,他们具有共同诗学追求,诗作也彰显共同特征。但因为《死水》和《采莲曲》的排版问题,孤傲的朱湘竟和闻一多决裂并对其诗作酷评。比较他俩的终极归宿,前者投水自尽,后者被国民党暗杀,虽然他...
- 关键词:闻一多 朱湘 恩怨 悲剧比较 被引量:0
- 勇于打出挑衅的招牌——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多种原因分析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7
- 关键词:诗的格律 闻一多 原因分析 招牌 新诗 诗学 被引量:0
- 试论闻一多生命与诗文之合一
- 《文学评论》李乐平 姚皓华 出版年:2010
- 闻一多终生都在用生命写诗,生命就是他的诗,这即表现为闻一多写诗作文都象征着他生命的宣言。他在《诗的格律》中的理论,都是从"险中见奇"这个角度进行论述。但是闻一多诗文之艺术的险中见奇执着追求却远没有他人之险中见奇的追求特点...
- 关键词:“生命” 闻一多 诗文 诗的格律 诗歌境界 写诗 被引量:0
- 闻一多批评易卜生问题剧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及功过
- 《河北学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2
- 1926年,闻一多发表《戏剧的歧途》,猛烈批评挪威戏剧家易卜生问题剧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很多具有创建性的观点,如反对一味灌输思想,强调艺术最高目的是要达到纯形境地,以极端唯美追求与艺术功利价值取向相对抗。易卜生和闻一多都是...
- 关键词:闻一多 易卜生问题剧 功过 被引量:0
- 鲁迅的人格独立表现及其教训——以“革命文学”和“两个口号”的论争为例
- 《鲁迅研究月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1
- 对人格内容的最权威定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人的道德品质;三、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等。从第一个角度分析,鲁迅的人格在性格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倔犟不屈。在气质方面,是具有诗性的...
- 关键词:人格独立 “革命文学” 鲁迅 道德品质 义务主体 认识问题 穿透力 性格 被引量:0
- 闻一多对俞平伯《冬夜》的严厉批评及其原因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6
- 闻一多对俞平伯《冬夜》进行严厉批评,认为其构造横里伸张,句法简单,幻象和情感缺失,是"谬误的主义"作祟的结果。严厉批评《冬夜》的根本原因是俞平伯过分追求诗之善的社会价值,闻一多则追求诗之美的艺术价值,直接原因则是代表新崛...
- 关键词:闻一多 俞平伯 严厉批评 被引量:0
- 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
- 《江汉论坛》李乐平 出版年:2006
-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
- 关键词:新诗理论 闻一多 前期 新诗创作 新诗格律化 诗的格律 地方色彩 诗论家 被引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