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帮助

李乐平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被引量:32H指数:3北大核心: 31CSSCI: 3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2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0

现代汉语多层定语层次划分及其规律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4
虽然现代汉语中定语层次的划分有时非常复杂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只要符合语法规范 ,无论多么复杂的限制性或者描写性甚或是限制性加描写的多层定语 ,都不会出现歧义。
关键词:现代汉语  定语  层次划分  被引量: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的成就与检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4
192 8年 ,汇聚在上海的先进知识分子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他们要求作家增强无产阶级意识 ,为革命而文学 ,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宣传作用 ,并指出改造社会的新路径 ,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创下了功勋。然而...
关键词: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  倡导  成就  检讨  被引量:4
新时期长篇闻一多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新世纪国内外闻一多研究动态(下)
《河池学院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08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
关键词:闻一多  新时期  历史回顾  新世纪  闻一多研究动态  被引量:3
闻一多被“逼上梁山”留给我们的深远思考
《河池学院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10
纵观闻一多一生漫长阶段的探索,他之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历程的巨大反差即从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转变为斗士,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这种根本性转变,就较之鲁迅在知识分子中更具典型意义。因为,闻一多转变的认...
关键词:闻一多  逼上梁山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3
济慈对闻一多的影响和闻一多对济慈的超越
《学习与实践》李乐平  出版年:2012
济慈对美之理念的追求,深深影响着闻一多。他追求诗之美的灵魂,亦追求诗之美的形体。而对诗之三美理论的提出,表明其对美的追求达到极端,这是对济慈诗学理论的超越。受济慈诗之优美音调,瑰丽色彩的艺术纯美影响,闻一多的诗作也体现济...
关键词:闻一多  济慈  诗  影响  超越  被引量:2
作为奇迹之《奇迹》的多种解读及其原因
《云南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05
闻一多的《奇迹》问世后,其题旨就成为难以破解的谜,有认为是其脱离诗人园地的告白,有认为是其幻灭的表现,有认为表现的是人生哲理,有认为是诗人对新的理想境界的寻觅和探求,有认为是浪漫主义爱情高度的体现或直接认为就是爱情诗。这...
关键词:闻一多  奇迹  爱情诗  被引量:2
唯美、颓废和爱国的统一——闻一多《死水》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5
文章针对过去闻一多《死水》研究中各执一端只看到其“金银盾”一面的偏颇,认为该诗是唯美、颓废和爱国的统一。作家纵向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精髓的同时又横向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方式,用象征手法通过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深邃而隐幽...
关键词:唯美  颓废  爱国  象征  意象  被引量:2
闻一多与古今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综论
《山东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16
闻一多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复杂但却伟大存在,是因为他在诗作诗论方面,既横向借鉴西方精华,又纵向继承东方传统,提出中西艺术结合并亲身实践,创作出无愧时代的诗篇。当然,如果将闻一多和古今中外作家比较,他的伟大远不止于...
关键词:闻一多  古今中外作家  比较研究  综论  被引量:1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同人诗家比较研究
《社会科学辑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3
虽然徐志摩和闻一多都是格律诗派同人中的耀眼明星,但若和闻一多的爱国诗相比,显然屈居其后。比较闻一多和郭沫若二人诗作,郭诗犹如伏牛秦岭,虽虎踞龙盘巍峨壮观,但尚需雕琢。闻诗虽然没有这么大气势,但却像一座别墅群,钟灵毓秀精致...
关键词:闻一多  诗家比较  集大成者  最高地位  被引量:1
闻一多对“先拉飞派”的批评及其原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3
理论阐发和创作实践上均曾追求过诗画融通的闻一多,却在1928年发表《先拉飞主义》一文,批评先拉飞派的"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是艺术的自杀。他强调绘画自身之美,反对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表现思想,体现了极端唯美主义追求和对艺...
关键词:闻一多  先拉飞派  诗画  批评  被引量:1
闻一多的诗学追求:中西艺术结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3
闻一多早年接受西方唯美理论,崇尚唯美主义,并在一段时间达到极端,意欲引领潮流。而他自幼受到东方文化的浸润,这使他又必然继承中国诗学传统,坚守中国的地方特色。留美期间,他提出了"中西艺术结合"的诗学观点;留学归国后,他提出...
关键词:闻一多  中西艺术结合  诗学理论  '三美'原则  被引量:1
新时期长篇闻一多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新世纪国内外闻一多研究动态(上)
《河池学院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08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
关键词:闻一多  新时期  历史回顾  新世纪  闻研动态  被引量:1
论闻一多的爱国诗创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08
径直要领袖一种极端唯美主义文学潮流或派别的闻一多在留美以及归国时均欲钻进真正的"诗境"而不愿忘掉这人间世,然而面对美国的民族歧视和国内的社会黑暗,具有热爱祖国和人民天赋的闻一多就不得不从"诗境"掉到"尘境"中去,更兼之文...
关键词:诗境  尘境  闻一多  爱国诗  爱恨结晶  被引量:1
闻一多文艺思想的阶段性分析
《中州学刊》李乐平 姚国军  出版年:2009
闻一多的文艺思想表现为两个时期共6个阶段,即初涉文坛时的朴素唯物主义阶段,追求唯美主义时的初始阶段,高涨阶段和成熟阶段以及文艺思想转变前的渐变阶段和转变后最终的"艺术为人民"阶段。研究闻一多文艺思想的阶段性表现有着非常重...
关键词:闻一多  文艺思想  阶段性  分析  被引量:1
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最独特景观——作为诗人、学者闻一多政治选择的认识意义和牺牲价值
《唐都学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6
闻一多牺牲所谱写的是最华美璀璨诗章,成为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最独特的景观。他后期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使他载入中华知识分子精英行列的史册。他之复杂存在,更让我们认识到挖掘其最闪光内涵的重要,这即作为诗人、学者闻一多政治选择的认...
关键词:闻一多  政治选择  古今中外  文学史  独特景观  牺牲价值  认识意义  被引量:1
论闻一多后期对杜甫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学术月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1
闻一多文艺思想的发展有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强调对纯艺术的追求,主张诗歌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后期则强调诗歌要关注时代、融于社会,要站在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虽然在文艺观上有如此巨大变化,但闻一多对杜甫却自始至终给以最高的评价...
关键词:闻一多  杜甫  差异  契合  认知角度  被引量:1
闻一多与徐志摩的关系及其诗学追求的比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5
徐志摩和闻一多同倡新诗格律化,但其创格追求却并不完全相同。闻一多强调整齐字句是调合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徐志摩则强调诗感跳动和血脉流转构成诗形。徐志摩诗作没有闻一多严谨,但诗却和音节波动互为因果。徐诗轻灵而不失自然,...
关键词:闻一多  徐志摩  诗学追求  新诗格律  被引量:1
差异自有契合在——鲁迅和闻一多艺术态度及人格之比较
《河池学院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06
鲁迅倡导并领潮流左翼文学,闻一多曾反对并嘲笑之。他们的这种龃龉,主要在于二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闻一多所取的是诗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艺术,鲁迅所取的是文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人生。闻一多后来所以改变文艺观乃至世界观站在被其过去...
关键词:鲁迅  闻一多  艺术态度  人格  差异  契合  比较  被引量:0
闻一多思想嬗变新论
《中华读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08
李乐平谈闻一多思想嬗变。
闻一多批评易卜生问题剧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及功过
《河北学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2
1926年,闻一多发表《戏剧的歧途》,猛烈批评挪威戏剧家易卜生问题剧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很多具有创建性的观点,如反对一味灌输思想,强调艺术最高目的是要达到纯形境地,以极端唯美追求与艺术功利价值取向相对抗。易卜生和闻一多都是...
关键词:闻一多  易卜生问题剧  功过  被引量:0
鲁迅的人格独立表现及其教训——以“革命文学”和“两个口号”的论争为例
《鲁迅研究月刊》李乐平  出版年:2011
对人格内容的最权威定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人的道德品质;三、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等。从第一个角度分析,鲁迅的人格在性格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倔犟不屈。在气质方面,是具有诗性的...
关键词:人格独立  “革命文学”  鲁迅  道德品质  义务主体  认识问题  穿透力  性格  被引量:0
“酒”和“山水之间”与“醉翁之意”——20世纪30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的深层原因新论(三)
《河池学院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09
关键词:原因  年代  山水  酒  当事人  文学  国防  民族  被引量:0
论闻一多后期对陶渊明的认识
《江汉论坛》李乐平  出版年:2014
中国古今文人对被誉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有着多侧面的认识,有认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者,有认为真诗人之冠冕者,有认为道德责任心极重为人为文淳朴是真人真文艺者,有认为达到无我之境者,有认为和谐静穆者,也有认为兼而金刚怒目者。闻一多...
关键词:闻一多  陶渊明  古今文人  认识  被引量:0
浪漫和唯美向度的《红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李乐平  出版年:2006
闻一多的《红烛》表现出极其的浪漫和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他从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的青春般的激情澎拜之歌。然而,追求形式和唯美并不妨碍表现内容,他在《剑匣》、《李白之死》、《秋色》、《忆菊》和《太阳吟》等诗中或表现艺术追求,或表...
关键词:闻一多  红烛  浪漫  唯美  被引量:0
南海丝船从这启航
《戏剧之家》李乐平 李旭雨  出版年:2015
故事发生时间 西汉,汉武帝元封年间(约公元前105年后) 故事发生主要地点 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徐闻县的仕尾村 主要人物 陆母约六十岁,徐闻县仕尾村海边人家主妇。陆海蛟约三十岁,陆母长子。陆海龙约二十五岁,陆...
关键词:陆海  三十岁  张驰  路博德  元封  利亚  主要人物  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海洋大学  你喜欢  被引量:0
闻一多对李白认知角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江汉论坛》李乐平 张南平  出版年:2012
闻一多在其后期,曾经对李白的认知角度发生变化,认为其诗缺乏人民性。这不仅因为他们同中有异,如闻一多的飘逸特征属绅士追求,而李白的飘逸特征则属于游侠表现。在他们的一生中,闻一多体现更多的是道义,而李白体现更多的只是侠义;更...
关键词:闻一多  李白  认知角度  坐标  转变  原因  被引量:0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和原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李乐平 李海燕  出版年:2009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最终使他由绅士型知识分子站到精英型知识分子的行列。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厚此薄彼。无论对于庄子的肯定还是否定,都只是闻一多"金银盾"的一面。其实他人生价值的转变,还是源自庄子的"真人"思想,从...
关键词:闻一多  庄子  道家  被引量:0
闻一多和胡适诗学的差异与贡献比较
《社会科学》李乐平  出版年:2014
闻一多和胡适相同者,仅只作为文学载体的白话入诗,针对旧诗格律的新诗追求。他们更多者则是差异,如对诗之语言俗雅,对诗之节奏,对诗之外在形式要求等均不相同。闻一多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貌似各自独立,却合二为一构成辩证统一关系,即音...
关键词:闻一多  胡适  比较  被引量:0
论闻一多人格在其诗作中的体现
《南方论刊》钟丽清 卓小燕 吴嘉芸 李乐平(指导)  出版年:2018
闻一多是一位"爱国诗人",是一位为国为民奋起而执笔的"斗士"。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东方文化的"绝对之美",始终对国民党的"兽行"进行最猛烈的冲击。他拥有着一种"战斗反抗的斗志"和"文化态度"的行为,这些都将其...
关键词:闻一多  诗作  人格  爱国  方正  圆满  被引量:0
闻一多对泰戈尔诗之批评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乐平  出版年:2012
闻一多1923年底发表《泰果尔批评》,不仅对其诗歌艺术价值否定,而且还认为其文艺没有把捉到现实。这种对泰戈尔认识的偏激,除因为闻一多对诗之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诗人理智中的概念必须通过情感的觉识,以及文化思想认同和审美意趣的...
关键词:闻一多  文艺批评  泰戈尔  审美意趣  外来文化  被引量:0
题名 作者 出处 被引量 操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