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帮助

张学松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被引量:28H指数:3北大核心: 10CSSCI: 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1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29

雷州石狗崇拜文化中神狗形象的审美分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阎怀兰 张学松  出版年:2013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通过民间神话传说和石狗雕刻艺术创造了神狗形象。崇狗信仰的审美思想情感是神狗的崇高美,其审美形态是神狗的神力内涵与丑怪形式的和谐统一,随着民间传说和石狗雕刻艺术中的狗形象在精神内涵和外观形式的变化,神狗崇...
关键词:神狗  崇狗  崇高  丑怪  被引量:7
高校文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6613”与“2613”教学改革为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姚国军 张学松  出版年:2009
新世纪以来,文学院的本科各专业需要传承和发展。无论是中文系,还是新闻系的专业,都应该培养具有"作家型的流畅文笔"和"学者般的丰富知识"的高质量专门人才。自2005年起,中文系实施"6613"教学改革计划;新闻系实施"26...
关键词:文学院  人才培养  方案  目标  策略  成效  被引量:4
论中国古典诗词的和谐意蕴及其现代意义
《中州学刊》张学松  出版年:2009
和谐的本义是指音乐的声音相应、协调,后来引申发展为哲学、政治等领域里的一个观念,指事物多元的对立、冲突、融合、统一而达成的一种协调的状态、境界。中国文化在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和"文化。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蕴涵着"诗人心灵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和谐  意蕴  被引量:4
论中国古代第一篇小说化长诗《秦妇吟》
《中州学刊》张学松  出版年:2006
韦庄名诗《秦妇吟》具有小说化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构性,诗篇在历史背景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二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虚实相间的叙事艺术。其小说化的手法又是为表现其“志”和“情”服务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秦妇吟...
关键词:《秦妇吟》  小说化  虚构  叙事  被引量:3
屈原《九歌》的悲剧质素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张学松  出版年:2010
《九歌》所写主人公对恋人的追求无不以失败而告终,表现了其追求美好理想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的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李商隐的爱情诗多抒写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其爱情追求方式、爱情诗中的情韵、爱情诗中的神话、比兴元素,都有...
关键词:屈原  《九歌》  悲剧  李商隐  诗歌  影响  被引量:2
从陶渊明与“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探讨其隐逸观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梁嘉茵 张学松  出版年:2010
同是身处乱世、宦海浮沉,同是命运坎坷、仕途失意,同是隐居田园、纵情山水……陶渊明的隐逸诗和"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所透析出来的隐逸观却是迥异的。陶渊明的隐逸诗蕴含了他独特的人生视角和人格追求;"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渗透着他...
关键词:陶渊明  “大历十才子”  隐逸诗  隐逸观  被引量:1
李商隐咏物诗现代心理学解读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梁梦诗 张学松  出版年:2013
晚唐的李商隐为我们遗留了600多首诗,其中咏物诗就占了110多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值得人们认真研究。运用情绪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知识,从借物抒怀、知觉认知、人格个性等三方面去解读李商隐的...
关键词:李商隐  咏物诗  现代心理学  被引量:1
苏辙流寓雷州行迹探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彭洁莹 张学松  出版年:2014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辙被贬雷州一年,留下东亭、东楼、苏公楼、遗直轩、苏楼巷、苏颍滨先生祠、苏公亭等遗文遗迹,给雷州士民留下丰富的物质、精神遗产。
关键词:苏辙  流寓  雷州  行迹  被引量:1
大历十才子诗歌意象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彭洁莹 张学松  出版年:2005
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意象群有其独特风格。如植物意象中以草、柳代表离别与乡思,松、竹、莲荷则具宗教指涉意味,山水意象的隐逸主题,云意象的隐逸色彩和禅意情调等等。十才子诗歌在意象组合上,以并列式组合为主,意象呈现静态化;其次是虚...
关键词:大历十才子  诗歌意象  古典美学  被引量:1
《南齐书·陆厥传》“永明体”内涵辨证
《中州学刊》蔡平 张学松  出版年:2012
"永明体"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近体跃进的桥梁,历来成为诗学话语的重要命题。对"永明体"内涵的阐释一向歧见丛出,还原其历史真实是研究的基础。所谓"永明体",是南齐武帝永明后期,文学走向繁荣,以沈约、王融、谢朓等为代表的...
关键词:陆厥传  永明体  内涵  辨证  被引量:1
《九歌》:屈原心路历程的曲折映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张学松  出版年:2007
关键词:《九歌》  心路历程  屈原  东皇太一  风格特征  结构  祭神  闻一多  被引量:1
从碑刻看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发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程燕 张学松  出版年:2012
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传入、扎根和盛行的历史变迁,从雷州半岛丰富的相关碑刻资料,进一步证实了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变迁历史过程。
关键词:雷州半岛  妈祖信仰  碑刻  被引量:1
苏东坡雷州行迹考辨
《文学遗产》张学松 彭洁莹  出版年:2011
宋绍圣四年(1097),苏轼由惠州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元符三年(1100),获赦内迁量移廉州,两次经过雷州半岛。其在雷州的行迹与诗文创作,历来歧义纷纷,扑朔迷离。经过实地考察,结合苏轼诗文集、年谱、史书、方志、笔...
关键词:苏东坡  雷州  行迹  被引量:1
晚唐诗人在农民起义中的心态表现及命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张学松  出版年:2005
晚唐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巢起义爆发后,知识分子急剧分化,其心态表现非常复杂,更具敏感性的诗人尤为如此:有的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直接参与推翻统治者的斗争;有的顽固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坚决反对农民起义;一些身为朝廷重臣的诗人...
关键词:农民起义  晚唐诗人  心态  命运  被引量:0
追寻的悲歌——商隐《燕台四首》主旨新论及其对屈骚的接受
《二〇一九年湖南汨罗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张学松  出版年:2021
一、《燕台四首》主旨新论"一篇《锦瑟》解人难",而商隐《燕台四首》(以下简称《燕台》)索解更难。古今学者,或曰艳情,或曰托寓,或曰闺怨,莫衷一是。然自刘学锴先生(以下简称刘)《李商隐诗歌集解》(以下简称《集解》)主"艳情...
“天容海色本澄清”--苏东波晚年人生境界举隅
《中华读书报》张学松  出版年:2012
元符三年(1100)苏东波遇赦北归,结束了3年的贬低生涯,这是东波的最后一年,“天容海色本澄清”回归到自然,,回归到纯粹的自我,回归到衬弥伦万物的大爱,这就是东波万年的人生境界。
生命的外化,真情的自溢
《羊城晚报》张学松  出版年:2002
散文不是写出来的,是其主体生命的外化,真情的自溢。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总有一种心灵的震颤。
论大历十才子与宋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邓建 张学松  出版年:2008
宋诗是宋型文化在文学层面的折射与反映。大历时期,宋型文化的某些因素已经开始萌生,故而大历十才子诗歌已经开始具备宋诗的某些特征。在诗歌题材、审美理想、创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大历十才子与宋诗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大历十才子...
关键词:大历十才子  宋诗  文化转型  诗歌风貌  被引量:0
暮年浮海的澄明之境:苏东坡流寓雷州诗文的情感世界
《铜仁学院学报》张学松 彭洁莹  出版年:2015
苏东坡流寓雷州的诗文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沉浮起落的记载,表现了其流落感、忧惧心,以"鲁叟"、"箕子"自喻和"人生如寄"、"岭海亦闲游"的思想。
关键词:苏东坡  流寓  雷州  诗文  被引量:0
论中国古代流寓文学经典之产生机制——以苏轼、杜甫为中心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学松  出版年:2019
作家的思想品格、才学素养是中国古代流寓文学经典产生的基础性因素。流寓遭际是其产生的根本因素。流寓使作家处于极度生存困境,心态发生重大变化,'人穷则反本','诗穷而后工',从思想情感和艺术形式两个层面揭示了流寓文学经典产生...
关键词:流寓  文学经典  产生机制  苏轼  杜甫  被引量:0
苏轼流寓人生的三个意象
《珠江论丛》张学松  出版年:2016
"鸿""牛""月"是苏轼诗词作品中占有突出地位的三个意象,而这三个意象也是其流寓人生的意象折射。"鸿"由"飞鸿"到"孤鸿"再到"归鸿","牛"由"磨牛"到"老牛"再到"羸牛","月"由"有恨之月"到"澄澈明净之月"再到"...
关键词:苏轼  流域人生  飞鸿  羸牛  被引量:0
秦观寓雷影响刍论
《南方论刊》邓建 张学松  出版年:2014
秦观流寓雷州期间的作品浑朴苍劲、高古老成,其中一些表现了雷州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物产,且不无赞赏,这对于宣传雷州、促进雷州本土文化的保全和发展大有助益。秦观寓雷期间对恩师苏轼谦恭有礼、敬重有加,其懿言嘉行使雷州民众的思想品性...
关键词:秦观  流寓  雷州  影响  被引量:0
在显学研究中突破——评《唐诗演进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学松  出版年:2003
关键词:《唐诗演进论》  唐诗学  显学  发展演进  被引量:0
《九歌》的抒情艺术
[1]湛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张学松  出版年:2004
<正> 《九歌》是一组带有民歌风味的抒情诗篇,是屈原对现实痛苦思考的结晶。作为一组抒情诗,它究竟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如何抒发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本文将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中国古典诗学之“清词丽句”的审美内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张学松  出版年:2004
"清词丽句"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学者一般将其理解为一种"清丽"的诗风,"清丽"作为诗风是客观存在的,但"清词丽句"中的"清丽"非指诗风。考"清"与"丽"皆具有"美"的意思,"清丽"是诗歌等文学样式的审美...
关键词:清词丽句  古典诗学  审美内涵  被引量:0
诗人不彻底的佛学思想与其人生回忆的交融——《锦瑟》思想主旨之我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唐程燕 张学松  出版年:2008
从晚唐时期佛教发展状况以及对晚唐士子影响的视角,分析了《锦瑟》一诗体现诗人不彻底的佛学思想与人生回忆交融的思想主旨,并将同为修佛中人但思想境界却极为不同的王维与李商隐作比较,突出李商隐"情禅"的特点。
关键词:《锦瑟》  李商隐  佛学  人生经历  被引量:0
《九歌》:屈原心路历程的曲折映现
《2007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张学松  出版年:2007
<正>一、《九歌》的结构与情感脉络屈原《九歌》的结构,前贤时哲多有论述,根据祭歌仪式,大多分其为”迎神→祭神→送神“三个部分,迎神为《东皇太一》, 祭神为中间九篇,送神为最后的《礼魂》,按照音乐的结构,迎神之《东皇太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张学松  出版年:2009
怎样让大学生勇于担当、坚定信念?其重要途径就是高校要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关键词:理想信念  人文教育  大学生  人文精神  被引量:0
李商隐《燕台四首》“艳情说”质疑
《铜仁学院学报》张学松  出版年:2019
李商隐《燕台四首》并非早年所写艳情诗而是晚年托寓之作。诗人以隐晦手法写"心魂间一种窈眇幽微之境界",约略有三层意蕴:第一,对政治理想和幕府漂泊如梦似幻之流寓一生的追忆与叹惋;第二,对亡去之所仰慕晚唐政治家的悼念;第三,对...
关键词:李商隐  《燕台四首》  《柳枝五首》  艳情  托寓  被引量:0
题名 作者 出处 被引量 操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