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使用帮助

李海燕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被引量:51H指数:4北大核心: 9CSSCI: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30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探究
《科教文汇》李海燕  出版年:2024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存在各种问题,高等院校应从完善育人机制、创新教学体系、强化教师...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  被引量:8
慕课时代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17
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教学内容、学生视阈、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慕课的开放、在线、微课程等优势会一定程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传统课堂与慕课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丰富性、...
关键词:慕课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被引量:8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施路径探讨
《南方论刊》李海燕  出版年:2021
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与师德建设关系密切,“课程思政”需要高尚师德保驾护航,师德建设则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新时代高等教育应将师德教育摆放在教师培养首位,从完善师德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师德建设  实施路径  被引量:5
应用型文科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探讨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14
课程改革与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对于应用型文科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应本着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到中国现...
关键词:应用型文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专业化  被引量:4
绝望中的女性呐喊与徘徊——萧红及其女性人物论
《文艺理论与批评》李海燕  出版年:2007
关键词:萧红  女性  呐喊  人物论  绝望  不平等待遇  反抗  家乡  被引量:3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的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高教论坛》李海燕  出版年:2022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现实价值,要实现其价值,需要在发掘专业内容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考核手段等方面努力。高校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育人意识,...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思政  现实价值  实现路径  被引量:3
心灵世界的构筑——论王安忆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云南社会科学》李海燕 邓建  出版年:2007
王安忆认为浪漫主义是一切艺术之根,最好的作家应该富有浪漫气质。在20多年的小说创作中,王安忆努力构筑一个表现心灵的小说世界,她采用淡化情节、营造诗意意境、心理分析和想象等手法使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主观性、民间化、传奇性等浪漫...
关键词:王安忆  浪漫主义  心灵世界  被引量:3
王安忆女性人物形象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李海燕  出版年:2006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是庸常之辈。她们精明世故,有小市民追逐物质利益的一面,但并不贪婪;她们地位卑微、生活艰辛,却能以顽强的毅力对抗生命的不幸和磨难,她们的身上跃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柔韧力。
关键词:王安忆  女性人物  庸常之辈  逐利之群  顽强之众  被引量:2
政治·个人·性别——“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多元话语现象
《学术交流》李海燕  出版年:2016
"十七年"文学中女作家在文学政治化体制的强制规训下普遍倾向于政治话语的阐述与表达,"十七年"女性文学因此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女作家们的知识分子情结驱使她们选取知识分子题材、书写人情人性、传达批判精神,五四个人话语在...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女性文学  多元话语  被引量:2
城市与女人——王安忆都市书写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海燕  出版年:2009
王安忆以女性作为她都市书写的主角,她关注的是都市日常的生活,聚焦的是都市凡俗的女人。王安忆的都市是欲望的释放地,都市里的凡俗女人为实现自我欲望莫不表现出功利务实的一面。王安忆的都市还具有漂泊性,她笔下的都市女人始终处于一...
关键词:王安忆  都市  女性  被引量:2
繁华·自由·激情·英雄——新时期以来广东改革文学中的现代乌托邦想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海燕  出版年:2018
与哭诉伤痕、反思历史的文学主题相比,改革主题更能传达个人与民族的现代化梦想。新时期以来的广东改革文学具有明显的乌托邦倾向,其乌托邦言说往往诉诸于理想化城市的建构与追求。在这座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城市中,现代物质文明不断繁...
关键词:新时期以来  广东改革文学  城市想象  现代乌托邦  被引量:1
永远的孤独——论王安忆小说的孤独话题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海燕  出版年:2006
无根情结、失望情绪和现代人的隔膜处境驱使王安忆总是将她笔下的人物置放于忧郁、孤独的生存境地,但充满人文关怀的她又竭力寻求多种方法使他们脱离孤独之海,最终王安忆意识到孤独乃是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永恒的命运。
关键词:王安忆  小说  孤独  本真状态  被引量:1
提炼人性的诗意——论王安忆小说的浪漫情怀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07
王安忆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提炼人性中的诗意。她的青春自叙传作品充满温馨的暖色调,她的精神探索系列洋溢着理想的光芒,她的沉入世俗之作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她的乡镇回味系列传达着她浪漫化的人生想象,古典的王安忆始终执着于...
关键词:王安忆  小说  诗意  浪漫  被引量:1
寻找消费时代的精神家园——黄咏梅小说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海燕  出版年:2016
黄咏梅小说致力于寻找消费时代的精神家园。她的笔下常常呈现出一个热闹繁华而又冷峻残忍的消费时代,这里有被物质和消费支配的异化人生,也有因符号消费造成的社会严重对立,更多的却是被时代遗弃却依旧生活在传统文化和理想关怀下的凡俗...
关键词:黄咏梅  小说  消费时代  精神家园  被引量:1
出场、表演与裂变:身体书写的多元景观——以广东新时期文学为考察中心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21
身体是个人欲望和体验的展示所,也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承载体,新时期身体书写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身体图景。20世纪80年代的身体政治伦理性较强,大多承担着反思历史、展望未来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的身体在本真性回归的同时显现...
关键词:身体书写  多元景观  广东新时期文学  被引量:1
文学的地域情结——论岭南文化对广东女性文学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13
广东女性文学一直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与岭南文化关系密切。文学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岭南风情;文学题材日常而冷峻,文学语言既通俗又富有诗意,文学叙事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莫不平凡普通、求利务实。广东女性文学创作...
关键词:岭南文化  广东女性文学  情结  影响  被引量:1
城市想象与文学记忆——广东城市文学发展综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17
广东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素来发达,繁盛的贸易往来推进了广东的城市化发展,有关广东城市的文学表述历史久远,但不同时期的城市想象因社会要求与城市发展差异呈现出不一样的图景。广东古代城市在历代作家笔下多呈现出商业性特征,近现代城...
关键词:广东城市文学  城市想象  记忆  被引量:1
从“纯诗”突围而来的现实主义——论闻一多后期诗学观
《江汉论坛》李海燕 陈国恩  出版年:2017
闻一多早期因不满中国新诗坛的混乱和无形式感,在西方纯诗观念的影响下倡导艺术的纯形。后期他则随时代变化逐渐远离了纯诗,转而强调诗歌的社会性,其诗学思想的现实主义色彩开始凸显,并呈现为开放多元的状态,即形式与思想并重,哲理与...
关键词:闻一多  后期诗学  纯诗  现实主义  被引量:1
南方春讯:广东改革文学论
《江汉论坛》李海燕  出版年:2019
身处改革前沿,广东作家直面南中国变革现实,高扬探索创新精神,绘制了一幅幅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历史画卷。1980年代的改革文本既关注新旧之争,更以日常叙事展现改革风云,还表现出基于现代性的质疑与批判。新世纪之交的广东改革文学延...
关键词:广东改革文学  改革开放  时代意识  变革精神  平民风范  被引量:1
困境与超越——论王安忆小说的叙述策略
《学术交流》李海燕  出版年:2007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不断遭遇叙述困境,于是她不断转换叙述方式与策略,努力实现对困境的超越。早期小说采用独语叙述,感受深切而格局略嫌狭小,"流逝岁月"系列小说转向全知全能的客观叙述,表现逼真但欠缺必要的情感冲击力。此后,王安...
关键词:王安忆  叙述  困境  超越  被引量:1
论黄咏梅小说的大众化艺术倾向
《社会科学论坛》李海燕 刘姝赟  出版年:2014
黄咏梅小说的艺术风格深受岭南文化平民化风范的影响。她的小说题材日常琐碎,文学语言通俗易懂,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大多传统,黄咏梅小说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大众化倾向。
关键词:黄咏梅小说  岭南文化  大众化  平民化  被引量:1
广东新时期女性作家的地理分布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21
新时期以来,广东都市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推动了广东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一大批女性作家先后走红文坛。从地理构成来看,广东新时期女性作家可明显分为"本籍"与"客籍"两类。1999年以前,"本籍"成名女作家占优势地位;新世纪后,...
关键词:广东省  新时期  女性作家  地理分布  集中性  流动性  被引量:0
诺瓦利斯断片体系问题试论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王俊华 李海燕  出版年:2023
作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诺瓦利斯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诗文。其中断片在他的创作中占比最大,也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断片中,他的论断涉及诸多方面,建立起了一个百科全书式庞杂的体系。尽管他那独断式、片面性的断片...
关键词:诺瓦利斯  断片  体系问题  浪漫诗学  批评接受论  被引量:0
试论王安忆的上海印象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李海燕  出版年:2006
新文学以来,上海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每个作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上海印象。王安忆的上海书写贯穿了她漫长的创作历程,延续了张爱玲等人的日常性、细节性叙述,还抓住了上海的移民化特色。她笔下的上海存活在记忆和想象中,是日常的,怀旧的...
关键词:王安忆  上海印象  日常  怀旧  移民  被引量:0
论粤西文化的百越底色
《南方论刊》李海燕  出版年:2022
粤西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各种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并不断创新流变的结果,百越文化始终是粤西文化的底色与沉淀。从方言来看,俚语中的部分语词作为底层语言保存在当地地名中。从风俗来说,部分俚僚文化根深蒂固,如游神年例、雷州换鼓、石狗崇拜...
关键词:粤西文化  百越文化  底色  被引量:0
MOOC在高校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李海燕  出版年:2017
MOOC以大规模、在线、开放等优势对现代高等教育造成强烈冲击,但MOOC融入高校课堂时不断遭遇课程知识体系建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各种困境。现代高等教育应采取务实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将MOOC与传统课堂很好...
关键词:MOOC  高校课程  问题  对策  被引量:0
存在的智性歌者——臧棣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海燕  出版年:2009
臧棣在20世纪90年代的物欲喧嚣中执着于个人化诗歌创作。他的写作向现实敞开,在日常现实与生活细节的书写中竭力找寻生活的诗意、发掘生活的真谛。为更好地传达自己对现实存在的反省与批判,臧棣机智地采用了叙事、反讽、三重关系的建...
关键词:臧棣  存在  智性  技艺  被引量:0
慕课视阈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19
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封闭、被动、模糊、理论化等问题,本研究建立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在汉语言文学各专业"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新型混合模式,由教师根据专业差异选...
关键词:慕课  中国现代文学  课程改革  实践  被引量:0
王安忆乡村书写论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李海燕  出版年:2006
王安忆的乡村书写贯穿了她漫长的创作历程。早期的她或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控诉乡村,或从道德美感的角度回望乡村,或从传统文化意识的角度批判乡村。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发现了传统乡村的人情、人性美,找到了传统乡村审美的生活形式。近...
关键词:王安忆  乡村书写  文化批判  审美观照  当下阐述  被引量:0
从成长镜像到国族认同:张欣广州书写中的香港想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李海燕  出版年:2022
作为南方都市的有力书写者,张欣的广州言说开放而多元。这种多元化建构往往与香港这一地域毗邻的他者密切关联,以香港为参照物寻找身份认同缓解身份焦虑是张欣小说的常用手段。香港他者的形象在张欣小说中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与流动性。早...
关键词:张欣  广州书写  香港想象  镜像  国族认同  被引量:0
题名 作者 出处 被引量 操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